储能大爆发:2040年总投资额达6620亿美元 ,中美将是全球最大市场
电池安全备受关注 ,盈利模式并不明晰,相关标准有待完善……在经历了2018年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之后 ,2019年的中国储能开始放缓脚步“冷静思考” 。
据中关村(000931)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 ,2019年上半年,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1.4GW ,同比增长5.7%,其中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16.9MW ,同比下降4.2%。
在国内开始着眼长远 ,放缓步伐之时 ,全球储能发展大势又有怎样的情况 ?日前 ,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了《2019全球储能市场长期展望》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全球的储能市场。
报告认为 ,随着电池成本降低 ,储能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将在电力系统调峰和能量时移 ,以及用户侧电费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 ,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也将从2018年的9GW/ 17GWh增长到2040年的1,095GW/ 2,850GWh ,总投资额达6620亿美元 。
值得注意的是 ,在计算投资时 ,报告考虑的是设备和安装成本,并未考虑储能项目运行所产生的收益,也未考虑对新建电池产能规模的投资 ,因为大部分新建电池产能用于电动汽车市场 。报告同时指出 ,他们认为 ,电池供应链并不会成为制约储能部署的因素 。
2040年 ,中国和美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从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来看 ,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占全球总规模的近四分之三:2040年 ,中国和美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两者的储能规模几乎与 印度 、德国 、南美 、东南亚 、法国 、澳大利亚和 英国等其他主要市场的总规模相当 。
2018年 ,全球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主要分布在39个国家和地区 ,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中国 、英国 、美国、澳大利亚 、德国 、日本 、比利时、瑞士和加拿大 ,这十个国家的新增规模占2018年全球新增总规模的95.8% 。
2018年 ,韩国的新增投运规模创纪录地突破GW ,一跃升至全球的最大储能市场,但彭博分析 ,美国将在今年超越韩国 ,中国也将在下一个十年超越美国 。
受此前23起储能火灾事故的影响 ,今年韩国储能市场的增长暂时放缓。尽管韩国储能行业补贴力度很大,但长期来看 ,其发展仍然无法达到中国、美国等大市场的体量 。
2040年 ,亚太地区装机规模将占全球总规模的40%
就地区看来 ,到2040年 ,亚太地区(APAC)的储能装机规模(以MW计)将占全球总规模的40% ,欧洲 、中东和非洲(EMEA)占33% ,美洲(AMER)占23%。中国和美国的需求让所在地区的其他市场相形见绌 ,而欧洲 、中东和非洲各国的需求较平衡 。
到2040年,电力系统储能项目都将是储能应用的主要方式 。
直到2040年 ,电力系统储能项目都将是储能应用的主要方式 。
值得注意的是 ,与去年的预测相比 ,今年报告调低了对用户侧储能发展速度预期 ,包括户用和工商业用户侧。同时 ,报告认为 ,用户侧储能系统参与电力系统服务并且替代新建电站级储能装机的比例也随之下降 。
目前来看 ,用户侧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仍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商业模式,技术解决方案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也仍需要完善 ,所以 ,彭博新能源财经指出 ,大规模用户侧储能市场需要以经济性作为支撑 ,而大多数市场具备此条件可能得在10年之后 。也就是说 ,用户侧储能(含户用和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出现在2030年之后 。
尽管如此 ,报告仍预计 ,到2040年 ,用户侧储能可以替代7%的电力系统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需求 。用户侧储能项目参与电力系统服务的主要领域包括容量服务、辅助服务和配网应用 。
今天 ,能量时移(Energy shifting)是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 。通过可再生能源场站配置储能系统的方式实现能量时移越来越普遍 。在2020年后储能提供容量服务(Peaking capacity)的应用模式也将成为主流 。光储项目正在美国 、澳大利亚 、英国和德国快速部署。这些光储项目也可以抵消对新建燃气机组提供容量服务的需求 ,具体的系统配置取决于项目所在地区的尖峰负荷时长和燃气机组的利用率 。目前光储项目的合约类型也在不断创新和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