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箱|智能交流负载|可编程直流负载箱|回馈型负载箱|充电桩智能测试系统|充电桩老化负载柜|直流放电负载箱|负载老化测试柜|三相交流负载箱|充电桩直流负载箱

上海美高美游戏中心官网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bus166.com/index.php?lang=cn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资讯

美高美游戏中心官网 建绿色出行生态 ,破充电桩市场困局!

转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795583979138608&wfr=spider&for=pc

文丨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丨冉小冉

“双碳”目标下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绿色交通市场爆发出强劲增长势头,作为核心基础设施的充电桩产业也得到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青睐 。但在繁荣的背后 ,充电桩市场却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清晰、运营服务困难 、应用场景少等诸多问题 。

充电桩是一个高投入 、重资产行业。市场前期繁荣带来的超前建设 、同质化竞争 、低价招标设备的发展思路给多数充电桩企业造成发展的困境。如何在当前国内大大小小超过1万家充电桩企业竞争中 ,找准自身定位,打造创新发展模式 ,是西安特锐德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特锐德领充”)正在探索并着手实施的重要战略 。

负载柜|交流负载柜|直流负载柜|直流负载箱|三相交流负载柜

可以说,绿色交通市场是一个跨越新能源汽车生产 、销售 、充放电服务 、充电设施运行全流程的大产业,产业链长 、市场大 ,可塑造的机会与空间也非常充分。在西安特锐德领充副总经理周强看来,一个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 ,必然是产业要素之间共生 、互生,最大化发挥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企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整个生态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构建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 。

西安特锐德领充这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团队 ,目前已经从新能源汽车服务 、充电系统服务 、智能微网三大方向布局其绿色出行业务 ,全面渗透新能源汽车生态。

一方面 ,公司与车企合作 ,渗透至新能源汽车研发 、服务检修领域 ,并实现产品对接 ,构建了从充电仿真系统到应用场景的智能检测解决方案。包括电动汽车充放电仿真测试系统 、便携式电动汽车检测设备 、整车动力电池检测设备等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 。该系列方案为电动汽车在研发实验阶段提供标准的充放电测试 ,集成度高 ,安全可靠,扩展性强,为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提供可靠保障 。

另一方面 ,西安特锐德领充同时发力于“光储充一体化”新能源微网系统,探索分布式储能 、新能源汽车充放电与微电网深度融合应用 。目前提供移动式储能系统 、AC/DC充放电一体机 、光储充一体机 、智慧储能变换柜 、电动汽车充放电柜等产品与服务 。

值得一提的是 ,充放电一体机产品充分发挥了V2G(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的优势 ,既可以充电也可以放电 ,不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大功率充电服务 ,同时还能将其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向电网供电,为车主提供盈利渠道 ,可以说是运营服务模式一种创新 。

“事实上 ,仅作为充电服务限制了充电桩的应用范畴和资产价值 。”周强指出 ,“当充电服务和储能设施结合 ,以及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应用之后,除了电量储备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功率储备也能发挥更大的资源价值。”

也就是说 ,当大范围的新能源汽车接入到充电设施之后 ,电量储备资源可调节的功率动态范围更大 ,那么就可以通过智能调度帮助本地能源和用能负荷的动态平衡 。

上个月 ,上海市开展了国内首次基于“虚拟电厂”电力需求响应的行动 ,包括工业企业 、商业写字楼 、储能电站 、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在内的11536家电力用户聚沙成塔 ,全部参与削峰填谷 。通过对用电侧的精准管控,实现智慧减碳 。

这说明 ,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变为电网用电负荷资源 ,构建“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 ,将成为城市能源安全保障和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未来电动汽车充电站也将在用电负荷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

第三大方向 ,西安特锐德领充瞄准了私人电动车充电服务业务 。

“未来个人出行充电服务一定是充电桩产业的爆发点之一 。但这个领域的难点在于服务模式的创新 ,以及国家配套政策的支持 。”周强强调说 ,创新商业模式 ,厘清各个环节的责任 ,以及明确各方盈利点 ,才能解决当前充电桩难进社区的尴尬局面。

在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这意味着,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将在消费市场更广泛地铺开 ,私人乘用车的对充电设备与服务效率 、便捷性、人性化将有更高的要求。

在周强看来,个人电动车充电是最有可能创新模式的领域 ,去中心化将是大趋势 ,未来充电设施产权主体将趋向于多元化和分散化,行业将出现多方参与共建的特征 。

也就是说,园区的物业 ,甚至业主,未来很有可能是潜在的充电服务商,是整个绿色交通生态中的一环 。无独有偶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也曾有代表建议“政府主导、电网主动 、多方协作”的居民区充电桩建设新模式,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走向成熟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还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 。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

毫无疑问的是 ,在双碳目标下 ,未来可再生能源电力也将成为电力增量的主体,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将极大带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建设和消纳,开启绿色交通的零碳用能模式。

事实上 ,我国充电设施网络已经实现了高比例覆盖 ,充电设施在未来也有极大可能面临长期“过剩”状态 。如今 ,充电设施行业刚刚进入下半场 ,前期的“跑马圈地”导致了行业的扎堆重复建设 ,在充电桩使用率低 、难以单靠充电服务盈利情况下 ,充电桩企业很快将面临一次行业洗牌 。

周强认为 ,未来充电服务行业一定要具备生态意识 ,更多地关注如何科学布局 ,将充电成本降下来 ,服务模式做上去 ,以及基于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充电设施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


Powered byMetInfo 5.3.8 ©2008-2023www.metinfo.cn
m www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