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美游戏中心官网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列为国家7大新基建之一
现如今 ,续航已不再是大家焦虑的主要来源,制约出行半径和用户体验的充电 ,在用车过程中有着更高的优先级 。这在美高美游戏官网此前的车友调研中有着直观的体现:绝大多数车主认为 ,充电不便 、时间过长给出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车辆的续航更让人焦虑……
伴随新能源车保有量逐年递增 ,充电难的问题反而更为明显 。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产业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和充电桩总量之间的车桩比 、2018年为3:1 、2019年为3.4: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需求量与缺口 。
在如此的行业背景下 ,新基建来了 。新能源车充电桩被列为国家7大新基建之一 ,弥补短板与促进创新两大核心理念,将加速充电行业的又一次“洗牌”。而这其中 ,哪些“玩家”具备一定基础 ,有资格乘新基建之东风?搜狐汽车公司价值排行榜-充电企业篇 ,为您揭晓答案 。
参见充电行业以上的现状 ,以及美高美游戏中心官网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列为国家7大新基建之一 ,搜狐汽车对充电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维度 。
一 、经营情况(占比50%):这是评价一个企业硬实力的基础 ,包含基础的充电桩数量 ,以及运营收入和利润 。
二 、发展前景(35%):一方面 ,新基建国家庞大的资金投入 ,需要考量企业能否“拿下”与“消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 ,充电形成网络的布局 ,即便头部企业也面临资金 、用地等难题 ,需要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 。
三 、企业社会责任(15%):这是搜狐价值公司排行榜的共同的维度 ,包含员工数 、公益两个细分指标 ,评判所有企业的通用指标 。
以下是重点企业的解读:
头部企业:集全国充电桩半数以上的特锐德(特来电)、万邦新能源(星星充电) 、国家电网子公司
特锐德(特来电):充电桩市占率第一,主营的厢式供电设备“技术下放”充电桩
特锐德集团主营的业务电力系统占总营收的78%左右,旗下特来电的新能源充电桩运营只占不到5% ,相比同为7大新基建中的高铁和充电桩,前者的体量与增量均更大 。而市占率在60%以上的明星产品高铁厢式供电设备(变电和开关) ,在获得直接利益的同时 ,也给充电桩技术 、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属于技术下放的典型 。
特来电是与终端用户有直接联系的充电运营品牌 ,是特锐德充电产业闭环的一部分:其充电桩产品由主攻电力系统的特锐德制造 ,充电站建设 、运营以及后期维保均由特来电负责 。
发展前景方面 ,特锐德已经与万达集团等地产领域的企业展开了合作 ,同时推出了命运合伙人计划 ,弥补充电场站用地等本地化属性不足的拓展难题 。
万邦新能源(星星充电):完备充电产业链+新能源车4S店 ,与车企 、出行企业合作密切
万邦新能源业务细分为五个部分 ,分别是充电桩制造的德和科技 、建设的星星安装(也提供私人充电桩安装服务) 、充电运营的星星充电 、对接主机厂咨询与培训的星星商学院 ,以及万邦新能源品牌4S店、经销商等销售渠道 。这是新能源下游市场(整车制造以外)产业链最完备的企业之一 。
万邦新能源(星星充电)与特锐德(特来电)一样 ,跟国内多家地产商展开了充电项目的合作 ,2020年消化这部分中标工程将为其带来可观的增量。不同之处在于,星星充电是北汽 、广汽、等多家车企的充电配套供应商 ,并与吉利旗下曹操专车等出行企业展开合作 。
另外 ,去年还与大众(中国)、一汽-大众 、江淮汽车成立了充电合资公司CAMS ,协助车企入局充电领域 ,并负责大功率充电桩的制造与落地 。
为什么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的充电桩数量比国家电网还多?
原因一方面来自两家企业开拓充电版图的力度 ,抢占市场 、确保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 ,源于两家企业集成式的公共充电站 ,即常见的一个配电箱带多个充电枪头,共享充电功率 。这种技术路线与特斯拉的超充原理相同 ,直观的增加了充电桩的数量 ,还变相提高的了用户与充电企业双方的使用效率 。
许继电气(国家电网子公司):营收70%以上与充电有关 。国家电网60%公共充电桩的出处 ,子公司第一
国家电网作为电能的源头 ,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领域占据着无人可及的地位 ,其充电业务主要由旗下子公司完成 。这其中 ,许继电气可谓是国家电网充电桩子公司的尖兵,主要产品智能变电 、电表等均是组成公共充电桩的核心 ,这部分营收接近总量的70% 。
许继电气的体量虽然不如同属国家电网旗下的国电南瑞,主要体现在电网、特高压等大项目上的份额,但其充电设备占国家电网公共充电桩的60%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 ,对国家电网依赖度较高的许继电气 ,其实也是“绝对主力” 。
在7大新基建中 ,特高压与新能源车充电桩同时入围 ,许继电气预计不会是特高压项目的最大受益者 ,但充电业务的增量将会带来爆发式增长 ,所以在充电运营商的价值排名中 ,要高于国电南瑞 。
国电南瑞:国家电网旗下传统电网和特高压的绝对主力
国家电网旗下的国电南瑞与许继电气一样 ,也是充电市场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这家通过资产重组的A股(上证)上市企业 ,主营电网自动化设备制造 ,占总营收的60%左右 ,充电业务近几年伴随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 ,有着稳定的增幅。伴随国家提出的新基建 ,预计今年有望突破到总营收的10%以上 。
国电南瑞2019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72亿元 ,同比增长0.12%;净利润21.5亿元 ,同比下降7.32% 。国内证券与投行的财报分析结论是:国电南瑞的在售订单量较大 ,但包括电网改造升级 、供货发电站建设等 ,都是工程周期较长的项目 。
由此可以推断 ,伴随新基建各地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 ,充电桩业务增量 ,制造与工程周期短,对其帐期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缓解现金流压力,从而辐射到营收与利润层面 。
发展前景方面 ,许继电气和国电南瑞两家国家电网子公司 ,拥有着一般企业难以突破的政府资源优势 ,也就是充电桩拓展中最重要的本地化属性 。许继电气在山西 、江西等省份充电桩布局有先发优势 ,国电南瑞是国家电网各地电网业务招投标的大赢家 ,这两家企业预计将在国家电网的充电桩新基建中扮演重要角色 。
国电新鲜血液-国网广汇:与国家电网强强联手的国内汽车零售行业第一
2019年11月份正式成立的国网广汇,由于国网广汇成立时间较短 ,所以并未进入到本期榜单中 ,但在未来的充电桩新基建中,有着较强的“黑马”潜质 。
首先 ,这家整车销售业务占总营收接近90%的企业 ,是国内汽车零售行业的第一,营收领先于中升 、永达 、利星行 、庞大等经销商集团 。它在新疆 、广西 、河南 、安徽、重庆等12大区域拥有380多家汽车4S店及销售网点 ,预计通过新能源车销售 ,私人充电桩制造及安装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
其次 ,自身的资金实力加上国家电网的背后支持 ,为其拿下更多公共充电桩建设的份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 ,国网广汇已与恒大 、万科等地产商展开了合作洽谈 ,还将在推进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方面迎来较大增量 。
中部企业:联合与地域化特征明显的云快充、上汽安悦等
云快充:整合小微充电企业资源最成功的平台
专门做充电桩的基础建设和运营服务的企业 ,其最大的特点是与多家小微充电企业联合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目前只有南京等地是自建充电站 ,接近4万个充电桩的体量 ,绝大部分都是由其它企业建设后,交由云快充来运营的。所以说 ,云快充是整合充电行业资源最好的企业。
伴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 ,云快充预计不会在基础建设业务上有明显的增量 ,但成熟的整合 、运营体系 ,协助建设企业拿补贴的能力 ,将会在充电服务平台上 ,引入更多的充电桩以及随之而来的营收 。
依威能源:主攻写字楼 、小区慢充桩 ,“薄利多销”的典型
同样集充电桩产品研发 、制造 ,充电场站建设以及运营于一身,拥有面对终端用户的E充站APP ,业务主攻商用楼宇和小区物业市场 ,同时也与北汽 、上汽 、宝马、奥迪 、蔚来 、腾势 、小鹏 、零跑等车企有充电相关的合作。
依威能源主攻的商用楼宇和住宅小区,主要投放慢充电桩 ,解决了不少电动车用户家里没有充电条件 、上班时充电,以及小区没有车位对应业主等实际诉求 ,并且巧妙的规避了快充(直流)电桩制造与场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可谓充电行业“薄利多销”的典型 。
营收方面 ,依威能源在商用楼宇上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小区充电桩的回本周期较长 。在新基建大背景下 ,依威能源铺货成本较低的慢充桩 ,迎合了全国充电网做大 、做细的核心理念 ,更多非大型集团的物业将成为其主要拓展客户 ,预计将带来可观的增量 。
不过 ,依威能源主推慢充桩有些“偏科” ,同时大面积推广建设也面临着服务跟不上的问题 。从E充站APP的用户反馈 、以及搜狐汽车E电园广大车友的调研结果来看 ,依威能源的用户黏性较低 ,是未来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
上汽安悦:主攻华东市场 ,背靠上汽底蕴足
上汽集团旗下充电业务的企业,主要布局上海及周边的华东地区 ,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上汽安悦从充电桩制造 、建设到运维有着完备的产业链闭环,涵盖交 、直流充电桩 ,立体车库(可充电的)以及充电场站这四大产品 。
由于上海限购政策中鼓励的新能源车为插电混动车型,所以安悦主要投放的充电桩也为慢充电桩 ,直流快充桩的比例小 ,且可充电的立体车库商业化进度也较慢 。
背靠上汽集团旗下几大品牌的新能源车 ,安悦的存量能够保证持续增长 。但增量方面,安悦一直没有华东 、扩展充电版图的明确计划 ,能否在新基建大背景下获得大的收益,行业普遍预期不高 。
去年 ,国家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ABB收购了上海联桩多数股权 ,而安悦也后者的股东方之一 ,二者借此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将借助ABB大功率充电桩的优势 ,在国内这部分市场空白取得先发优势 。
万马爱充(万马股份):充电网布局步步为营 ,运营模式与理念被行业看好
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全方位”发展 ,在自建充电桩 、联合微笑充电企业的爱充网平台以及充电大数据应用方面 ,均没有明显的短板,且各方面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体现在运营层面 ,新能源车充电业务虽然没有5G光缆产品的潜力大 ,但一直保持着可观的增量 。
虽然万马爱充的充电桩基数无法与头部企业相比 ,但其全国的覆盖范围较广 ,充电网络布局了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西北、西南以及中部重点城市群 ,且在多地都有充电业务的子公司 。
另外 ,早在2018年万马爱充就提出了做充电行业“海底捞”的服务理念 。这主要体现在“软硬件”两方面 ,硬件上,充电桩兼容性均高于行业主流水平;软件上 ,通过大数据分析 ,避免充电排队 、充电桩故障等实际问题,尽可能提升充电的用户体验 。良好的基础 、稳步发展的思路,让万马爱充在迎接新基建的“东风”之时,完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获得了较高的行业期待。
普天新能源(中国普天):充电先行者底子过硬 ,但前途未卜
产品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与通信设备两部分 ,是两个行业的国内龙头企业 。做充电桩业务的普天新能源,是国内最早布局充电业务的 ,但并非主要营收来源,且运营状况不理想 ,近几年的拓展策略较为保守。
普天的先发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 ,反而成了短板 。不少直流充电桩尚未收回成本 ,就迎来更大充电功率的换代 ,还有早期一些充电桩只能使用充电卡支付 ,对其运营层面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种种不利 ,让去年普天新能源出售股份长达半年之久,到挂盘截止日一直无人接盘 。国家提出新基建,普天集团最大增量将来自5G新基建相关的通信设备 ,充电相关业务也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 ,普天的大企业属性等良好的条件也有基础 ,但关键取决于是否要在此发力 。
科陆电子(深圳车电网):吸纳微小充电站助力规模扩大 ,新资本入股给扩张提速
车电网是上市企业科陆电子的子公司 ,专注新能源车充电的相关业务 ,这也是一家与上汽安悦相同 、地域化明显的企业 ,主要布局在以深圳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华南地区 。其充电桩数量的“积少成多” ,来到现在的体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一是公共充电站业务与前面的云快充一样,除了自建电桩之外,还将多家充电运营商引入到了车电网智慧平台中 。二是 ,车电网对外合作模式中的微小充电站(几根慢充桩或1-2根快充桩等) ,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成本低、建设难度小的优势 ,承担了比例不小的充电桩建设“出海”任务。
科陆电子去年转让了车电网的部分股份,有了新的资本加入 ,让接下来的布局建设与其它微小充电企业联合的继续扩张 ,具备了更好的基础 。预计近期将继续主攻华南市场 ,但未来扩张充电版图的实力稍欠 。
高潜力企业:体系逐渐完备的蔚来,国产后的特斯拉 、主攻商用车充电的珠海驿联
蔚来:全球独有的NIO Power服务至上 ,已过前期只烧钱没回报阶段
车企在做充电方面 ,精力与针对性不如专门的充电企业 ,但蔚来是个例外 ,全球独有的NIO Power充电体系 ,建立了可充(私人桩 、超充桩) 、可换(换电) 、可加电(一键加电) ,在解决用户需求方面更专业 ,只是现阶段的受益群体局限于本品牌的车主 。
NIO Power核心优势就是服务,且是全方位的 。前日蔚来汽车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博士 ,在线上直播中分享到:充电这件事,本身是社会资源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是买卖 ,电桩只提供电能 ,如上文提到的燃油车占位 ,乃至充电桩故障等问题 ,都需要用户自行面对。而蔚来与针对性的布局充电和换电业务 ,让补充能源变成了一项服务 。
此前行业在看待NIO Power时褒贬不一,好的是极具前瞻性的模式 ,不理想的是前期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 。但蔚来这个品牌就是这么扛下来了 ,一键加电中服务最到位 、价格最贵的充电保姆车业务 ,特斯拉车主成为了主要用户群。同时 ,这套逐渐成熟的服务体系迎来了“出海” ,已与多家车企展开合作 ,以蔚来的团队来给其它品牌车主提供充电增值服务 。
特斯拉:配套卖车的充电增值服务 将伴随国产的销量水涨船高
超级充电站的先行者 ,如今已推出了第三代超充产品 ,其独立于全球各地充电标准以外的通信协议 ,本身不利于充电网络的拓展 ,更多的还是依赖整车销售 ,作为用车的配套与增值服务出现 。
而国产解决了特斯拉减低了拓展的难度 ,不利局面将伴随Model 3销量增加之后有大幅的改观 ,且现阶段就已确定了国内充电桩(目的地充电 、超级充电)供应商 ,即前面提到的国家电网子公司许继电气和国电南瑞 。
借助国家电网的“金子招牌” ,带给特斯拉的是充电桩过硬的制造水平 ,以及优于其他充电企业建设协调能力 。另外 ,国家电网布局充电站的地点一直都是最好的,不排除特斯拉有在城市拿到更多 、更好位置建立超充站的可能 。
珠海驿联(泰坦能源技术):主攻运营市场模式健康 ,回报率高 、细分领域优势明显
驿联是一个华南地区之外的普通电动车车主不太熟悉的名字 ,因为它主攻的是城市公交 、客运班车等运营市场 ,私家电动车领域的投入较少 ,绝大部分都是体量较大 、使用率高且稳定的大客户 。这种细分领域的优势 ,被行业一直看好 。
主攻充电需求量较大的运营市场,是现阶段充电行业最健康的运营模式,虽然充电桩数量不多但却有着较高的回报率。而伴随全国各地降低城市交通排放 、公交车电动化的大趋势 ,即便没有新基建的“东风” ,珠海驿联的先发优势与积累 ,也将为其提供可观的增量 。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 ,珠海驿联的充电桩乃至场站数量 ,预计不会与其它企业一样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但运营车辆的高使用率特性,将继续在充电量、利润等高阶数据上有所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