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箱|智能交流负载|可编程直流负载箱|回馈型负载箱|充电桩智能测试系统|充电桩老化负载柜|直流放电负载箱|负载老化测试柜|三相交流负载箱|充电桩直流负载箱

上海美高美游戏官网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bus166.com/index.php?lang=cn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资讯

美高美游戏中心官网 智慧能源落地 ,微电网和储能技术一个也不能少

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中 ,“互联网+”智慧能源引发市场持续关注。

这份文件被评价为产业未来10年发展的方向性文件 ,可谓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的第一个十年计划 。在经历两年多探索期后 ,“互联网+”智慧能源进展情况如何 ?还有哪些待解的问题 ?

近日 ,在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智慧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 ,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智慧能源 、区域能源变革 、综合能源服务、储能技术趋势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

“放眼当今能源发展 ,传统的单一发电 、单一输电时代一去不复返 ,美高美游戏官网已经全面开启了‘互联网+’智慧能源时代 。”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费智认为 ,新时代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清洁化 、智能化 、高效化以及安全可靠的要求 ,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互联网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 ,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也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迫切需要努力探索 、积极应对的时代命题 。

微电网被业内认为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部分,专家介绍 ,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网络化供应与管理的技术 ,其能量并没有一个严格界定 ,从几十千瓦到几十兆瓦不等。它的作用是将原本分散的分布式电源相互协调起来 ,保证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 ,它能够顺利地接入可再生能源系统 ,实现用户需求侧管理以及现有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

和传统电网相比 ,微电网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化 、就地平衡 ,同时也可以和大电网进行能量交换 。正因如此 ,微电网被认为是智能电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商业区域 、城市片区以及偏远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从长远来看 ,发展微电网非常重要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微电网技术的进步 、成本的降低 、新型负荷的出现 ,结合售电侧改革,微电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力市场份额 。”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唐学文说 。

但也有业内专家表示 ,目前微电网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在作为产业基础的原材料、部件 、元器件、系统软件网络等方面 ,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

发展储能关键在电池技术的进步

储能技术 ,被认为是新能源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所谓储能 ,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二次能源存储起来 ,实现能量的时间和空间转移 。专家表示 ,之所以要发展储能 ,是因为储能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对设备便携 、移动的需求 。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按照规划 ,2050年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都将达到10亿千瓦。但与新能源发展相伴 ,弃风弃光现象非常严重 。究其原因 ,是因为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歇性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将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 ,储能技术应用的程度将决定新能源的发展水平 。

储能技术的发展 ,关键是电池技术的进步 。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翀认为 ,“可再生能源+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储能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决定了储能电池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未来针对电力调峰储能的大容量电池和电力调频储能的大功率电池,还有待技术的创新突破。”陈永翀说 ,储能电池包括六大技术内涵 ,其中 ,电池材料是基础 ,但并不是储能电池技术研究的全部 。

他建议 ,以后基础探索类项目可以偏重于新材料的研究 ,而技术工程类项目则应注重其它非材料技术方面的立项突破 。“在已有商业及示范储能电站的经验基础上 ,围绕‘低成本 、长寿命 、高安全 、易回收’的总体目标 ,发展各类容量型峰谷储能电池、功率型调频储能电池和能量型复合储能电池 ,与其它类型储能技术配合 ,支撑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

在陈永翀看来 ,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 ,产业开始萌芽 、开花 ,但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到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或者说从产业萌芽的春天到蓬勃发展的夏天 ,任重道远 。

按照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统计,我国储能2025年将达到24千兆瓦 ,尚有几十倍的发展空间 。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副主任说 ,目前虽然储能有很多方向 ,但除了峰谷套利,其他都是政策性支持不足 ,靠自身生存非常困难 。(陈瑜)


转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338296555663144&wfr=spider&for=pc

Powered byMetInfo 5.3.8 ©2008-2023www.metinfo.cn
m www wap